18周岁的他们,与118周岁的复旦相遇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大量燃烧化石燃料,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快速升高,从而导致气候变暖。彭慧胜团队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利用含氧官能团修饰的碳纳米管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找到一种全新的发电途径,并且性能相当优异。
它们都取材于自然界的各种生物,因此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这是我今天要跟大家交流的内容。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上,我国提出要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贡献中国智慧。切问国之所需,笃志科研报国。在抗新冠和抗肿瘤抗体药物研发方面,应天雷团队近年来取得了重要进展。聂明在报告开场时说道。
应天雷为大家带来题为《基于合成免疫的下一代抗体药物研究》的报告。能不能把硅基太阳能转变为纤维化器件,制作自供电宇航服呢?彭慧胜对此进行了研究。6月8日,宝山区来访,区校双方共同谋划新一轮合作。
学校要全面融入上海,更好服务上海,关键在于立足复旦大学优势禀赋,找准校地合作发力点,打造创新核爆点,共同助推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和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设。相关部门牵头抓总,全面加强学校内部跨条线统筹、跨部门协调,主动到二级单位排摸发展需求、了解服务能力。大调研、大走访开展以来,学校主要领导带队,专题调研组开启了与上海双向奔赴的 切问之旅。专题调研组总结过去、面向未来,深入分析走访对象发展实际,力求聚焦学校整体优势资源和发展关键所需,研究确定相关合作重点。
大学因城市而兴,城市因大学而盛。如何落实?专题调研组注重在深化研究、转化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
如何将相关研究成果的应用和转化,与上海城市发展需要和国家战略要求紧密结合?如何进一步找准学校发展在上海城市功能布局、空间布局、产业布局和区域发展中的结合点?如何进一步找准科技创新、文化传承、协同育人、人才集聚、基层治理、基本公共服务等领域的发力点?在城市和学校双双冲击顶尖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复旦人必须答好的题目。上海国投公司党委副书记、总裁戴敏敏表示。希望复旦结合自身优势,在教育、医疗等领域,更好提升城市功能建设。6月1日,专题调研组走访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推动智库建设,服务上海决策咨询。
问需求、谈合作,大学与城市双向奔赴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统筹部署和系统谋划,为新时代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指明了新的奋斗方向。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主任祁彦说。5月22日,专题调研组奔赴松江区,调研长三角G60科创走廊。6月7日,专题组走访徐汇区,与对方座谈交流并签署合作协议……一次次走出去、问需求,学校融入上海的方向已逐渐明晰——未来区校双方要着眼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共建共享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国家战略重要平台。
松江区委书记程向民表示。然而,融入上海大走访能否取得成效,关键还在于落实。
在建设第一个复旦的征程中,学校如何开启服务融入上海的双冲顶之势?为全面对接上海战略所需、人民所盼、区域所求、发展所急,校党委部署开展切问近思大调研、融入上海大走访等行动,通过主动走访、主动对接,构建完善学校与地方融合发展、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名城名校双向赋能、共享共赢。未来,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将进一步为双方合作搭建平台,梳理重点合作领域,邀请复旦专家担任领军人物,挖掘复旦优质青年人才,紧扣国家和上海市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建设战略需求,合作开展课题研究。
目前,专题调研组已相继走访对接了杨浦、松江、徐汇、宝山、青浦、奉贤等区,与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市科协等部门开展座谈,与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国药集团、华润集团、中国农业银行、江南造船集团、上海国投、复星集团、上实集团、上海数据集团、阿里巴巴集团、龙盛集团、扬子江药业、美丽境界资本、德同资本等多家行业领军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校友企业进行交流研修班10月开班,计划招生40人左右我国养老服务业经过10年快速发展,服务人才紧缺成为制约新时代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性问题,高层次的养老领军人才更为紧缺。制图:实习编辑:马蔚佳责任编辑:李斯嘉。研修班今年秋季开班,主要面向立志于深耕养老行业、拥有3年以上养老相关行业工作经历的企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中高级管理者。智库以志同道合、集思广益、和衷共济、相得益彰为理念,将进一步推动复旦老龄研究院的教学科研、决策咨询工作,共同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实施,为中国式现代化作出贡献。成立复旦老龄高端智库,设立专家委员会校党委书记裘新在致辞中指出,加强老龄高端智库建设,正逢其时、意义重大。
专家委员会名单及管理办法公布。彭希哲任复旦老龄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会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吴玉韶等任副主任,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副院长胡湛任秘书长。
发挥老龄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点燃银发经济。智库的主要职责是围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同时,将推进复旦大学老龄学科建设和学术创新,聚智聚力以构建跨学科、跨领域、跨机构的协同创新发展模式,为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贡献智慧和力量。
希望复旦老龄高端智库把握时代趋势,发挥智力密集优势,不断提升咨政能力,勇担时代使命,聚焦当前老龄社会治理和老龄事业发展的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发挥智力优势、人才优势,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向党和政府提出能用、管用、好用的决策建议。通过研究将形成决策咨询的方案或建议,服务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中国人口发展战略、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战略作贡献。
项目学制1年,第一期今年10月开班,计划招生40人左右,通过报名、资格审核、面试等程序择优录取。作为全国高校中首个老龄领域的实体研究院,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成立于2021年8月,决策咨询研究是其重要功能和主要特色之一。会上,复旦老龄高端智库正式成立,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相关老龄企业及社会组织的51位专家成为智库的首批专家。为补齐养老服务业高层次人才培养的短板,复旦大学老龄研究院经过一年多的调研,首次推出问道养老领军人才研修班,会上启动这一项目。
彭希哲指出,项目不仅关注老龄化问题,而且事关老龄社会的宏观问题,也是一个政产学研结合的项目。发挥协同优势,整合文社理工医各学科门类研究力量,开展老龄跨学科协同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科学支撑,邀请高校、科研院所、产业界同仁、媒体共同参与,携手推进老龄科学研究。
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中国老龄协会以及老龄企业界、媒体界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加强老龄高端智库建设展开研讨,发表真知灼见。开题研讨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下午,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研究开题研讨会举行。
共同应对人口老龄化、少子化趋势,积极建言献策,产出高质量成果,服务支撑国家战略。裘新,上海社会科学院院长王德忠,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严军,彭希哲共同为智库首批专家代表颁发聘书。
依托复旦大学老龄研究学科体系优势,学员通过专业性、系统性、阶段性的培训培养,提升其专业化水平和宏观思维能力,同时通过产教融合方式,共同问道破解养老服务业难题的中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复旦老龄高端智库正式成立,设立复旦老龄高端智库专家委员会。坚定理论自信,强化学术追求担当,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全面深入地总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中国实践,提出中国方案。7月9日,复旦老龄高端智库建设研讨会暨研究阐释党的二十大精神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开题研讨会举行。
学习期满并经考核合格者,颁发《复旦大学非学历教育结业证书》。复旦大学副校长陈志敏表示,希望在后续研究中聚焦老龄人口的幸福感提升,提供支持、服务与关怀,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胡湛担任项目首席专家,并作项目汇报。项目拟阐释和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中国式现代化框架中凝练中国方案以有效有序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分解为五个子课题开展研究。
复旦大学国家一级教授、老龄研究院院长彭希哲介绍了老龄智库建设情况会上,复旦老龄高端智库正式成立,来自高校、科研院所、相关老龄企业及社会组织的51位专家成为智库的首批专家。